一、会议概述
第11届亚太解剖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学会第39届学术年会于2025年8月8日至8月11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解剖学领域专家学者7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和交流解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开幕式
8月9日上午8:00,马超秘书长以热情洋溢的致辞拉开了大会开幕式的序幕,他生动描绘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以及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性。随后,广东省解剖学会郭开华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刘叔文副校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教授、IFAA主席Helen Nicholson教授及本次大会主席中国解剖学会李云庆理事长依次发表了讲话,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解剖学对于医学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会、口头发言
大会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分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苏国辉教授、IFAA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Helen Nicholson教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Woiciech Pawlina教授,日本解剖学会理事长东京科学研究院Sumio Terada教授,韩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延世大学口腔医学院Han–Sung Jung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蒋田仔教授和马来西亚解剖学会理事长马来西亚理科大学Siti Nurma Hanim Hadie教授等7位讲者,分别就视神经再生、上皮细胞可塑性、脑网络图谱等解剖学前沿领域,以及AI数字时代的解剖学教学以及解剖学家的成长等问题进行精彩的报告。
大会设置了9个分会场,举办了17场专题研讨会,每个专题都聚焦于解剖学的不同方面,旨在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其中5个专题聚焦于大体解剖学领域的临床解剖学、放射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及生物塑化技术;3个专题聚焦于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科学;1个专题聚焦于发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工程 ;4个专题聚焦于解剖学教学;4个专题聚焦于解剖学的创新领域;这些专题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解剖学领域,还包括了新兴的交叉学科,如数字医学、生物力学等,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会议通过设立这些专题,促进了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了解剖学及相关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第11届APICA会议进行了26场118个口头报告,2场研究生论坛,第39届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进行了32场140个口头报告,壁报展示128篇摘要。主题涵盖人类学、人体解剖与数字解剖学、体质调查、运动解剖学、临床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干细胞于是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肿瘤研究、中医形态学、科学普及等29个主题。
(三)特别活动
(1)8月9日中午12:30-13:30,召开了第11届亚太解剖学国际会议咨询委员会暨执行委员会与亚太地区解剖学学会代表联合会议。根据议程安排,土耳其解剖学会和日本解剖学会分别发表了第12届APICA会议主办权的演讲。经过激烈的竞争和投票选举,最终由日本解剖学会获得2027年在冈山举办第12届APICA会议的主办权。
(2)8月10日下午13:30-17:00,首次举办了解剖学学术年会期间的研究生论坛,分为博士组(7人)和硕士组(9人),来自国内外的参加者均采用全英文进行报告。举办该论坛旨在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以便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大会邀请全国学会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担任评委,并对研究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3)8月10日下午14:00-17:00,举办了中国解剖学组织的仪器设备高峰论坛。在论坛上,参会公司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科技成果,包括先进的软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为解剖学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工具。大家一致认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外同行间的沟通与合作,也为推动我国解剖学实验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闭幕式
2025年8月10日下午,欧阳钧副理事长、本次会议组委会执行主席主持了闭幕式。在闭幕式上,马超秘书长首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回顾了过去几天里取得的成果与突破。接着,山西解剖学会宋慧芳秘书长详细介绍了第40届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的筹备情况。随后,举行了象征着学会年会传承的交接仪式,李云庆理事长从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汪华侨教授手中接过会议旗帜和“解剖之玺”并将其移交给山西省解剖学会秘书长宋慧芳教授。最后,欧阳钧教授宣布大会正式闭幕,并对所有参与者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二、会议亮点
(一)国际化程度高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参与,包括IFAA主席Helen Nicholson教授、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解剖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等在内的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他们的到来不仅提升了会议的学术水平,也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跨学科融合
会议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数字医学、生物力学等。通过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青年学者积极参与
会议设立的研究生专场和青年学者论坛,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四)历史性的感动瞬间
在这次大会上,一位特别的嘉宾——10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南方医科大学的钟世镇教授,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钟院士深耕解剖学领域数十载,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为解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出现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巨大鼓舞,更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解剖学发展的极大支持。钟院士的讲话语重心长,既有对解剖学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后辈学人的殷切期望,让在场的所有人深受启发、倍感振奋。钟院士的出席时和讲话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一刻成为了整个会议中最感人至深的历史性时刻。
三、结语
第11届亚太解剖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学会第39届学术年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它不仅是解剖学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更是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契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能够再次相聚,继续书写解剖学发展的新篇章。随着日本获得2027年第12届APICA会议的主办权,山西省解剖学会获得第40届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的承办资格,我们期待在未来的会议上见证更多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钟世镇院士的出席无疑给这次大会增添了无比珍贵的记忆,激励着每一位参会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追求卓越。
IFAA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Hellen Nicholson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云庆理事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钟世镇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开幕式现场
IFAA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Hellen Nicolson教授做大会报告
欢迎晚会现场
注册现场的人形机器人、小机器人狮子和参会者
专题研讨会的主持人和报告人
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精彩的学术会议!
研究生论坛现场
研究生论坛评委及获奖研究生
第11届亚太解剖学国际会议咨询委员会暨执行委员会与亚太地区解剖学学会代表联合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