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中国解剖学会功能解剖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功能解剖学教学师资培训班(第一期)通知 (第二轮)

时间:2025-04-24

点击下载:功能解剖学分会委员会及功能解剖学教学师资培训班(第二轮).pdf

各位委员:

根据中国解剖学会功能解剖学分会工作安排,兹定于2025年5月23日至26日在康复大学召开功能解剖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康复大学主办,人体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与数字解剖学分会协办。

会议将就本年度分会重点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并同期举办第一期功能解剖学教学师资培训班。培训班以功能解剖学与康复治疗学的有机融合为着力点,深入贯彻功能核心思想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致力于帮助解剖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学与实践能力。请各位委员积极推荐本单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一、日程安排

5月23日报到,24日-25日会议和培训,26日离会。

二、参会对象

1.功能解剖学分会第一届全体委员;

2.全国范围内开设康复治疗学、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及大专院校的解剖学教师;

3.有意向提升教学能力或转型发展的解剖学教师;

4.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学相关领域从业人员。

三、会务费

1.仅参加委员会会议:800元/人;

2.参加师资培训(含委员会会议或单独报名):1200元/人。

付费方式:请在电脑端登录中国解剖学会会议系统中注册(http://meeting.csas.org. cn)回执后在线缴费,缴费成功后即可下载、打印电子发票。不能在线缴费者,可选择银行汇款方式,汇款户名:中国解剖学会,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东四支行,帐号:0200004109014480529(银行汇款时请注明“功能解剖学分会+单位名称+参会者姓名+参会内容(委员或师资培训)。也可手机登录http://meeting.csas.org.cn/mobile/exh.asp?exhId=137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注册缴费。

Picture 1

四、报到及住宿

1.报到:美景国际店(青岛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康复大学店)。本次会议不安排接站,请谅解。

2.住宿:美景国际店(青岛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康复大学店),260元/间/天,大床、双床同价。费用自理。

【温馨提示:请各位与会人员尽早将参会回执单发送至会务联系人,以便会务组统筹安排房间并享受会议优惠房价(全渠道最低价),酒店电话:0532-87011555】

3.会议联系人:

徐老师13610938709;邮箱:xuhui@uhrs.edu.cn

王老师13370533089

康复大学周边设施

     康复大学位置图Shape2

Shape1




中国解剖学会

2025年4月20日

附件1

参会回执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学会职务

电话

参会内容:

到会时间

离会时间

房间预定

大床: 间

双床: 间

无需订房:

注:参会内容:委员会、师资培训、委员会+师资培训;房间预定选项栏注明具体房间数。

附件2

功能解剖学培训班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时间

524

上午

0.开班仪式

8:00-8:20

1.功能解剖学的核心理念

8:20-9:00

2.功能解剖学与临床康复的衔接

9:00-9:50

茶歇(9:50-10:00

3.教师转型路径

10:00-10:50

4.功能解剖学授课罗盘(理论+实践)

11:00-11:50

午餐和午休(12:00-13:50

下午

5.肩部功能性触诊的流程(实践)

14:00-15:20

茶歇(15:20-15:30

6.脊柱功能性触诊流程(实践)

15:30-17:00

525

上午

7.触发点与肩颈、头部疼痛地图(实践)

8:00-9:50

茶歇(9:50-10:00

8.体态学基础(理论+实践)

10:00-11:50

午餐和午休(12:00-13:50

下午

9.贯穿“功能-教学-康复”全链条

14:00-15:00

10.考核并颁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颁奖

15:10-17:00

功能解剖学培训课程详细安排

【5月24日】 时间、课程主题、详细内容

1.功能解剖学的核心理念

理论内容:


  1. 功能解剖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与核心理念(动态结构、生物力学、功能代偿)。


  2. 与传统解剖学的区别:强调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关联。


  3. 关键概念:关节链、筋膜链、运动链的协同作用。


  4. 应用领域:运动康复、慢性疼痛管理、体态矫正。


  5. 互动: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如步态异常)讨论功能解剖学的实际意义。

2.功能解剖学与临床康复的衔接

理论+案例:


  1. 功能解剖学如何指导临床康复(如肩袖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策略)。


  2. 常见功能障碍的解剖学根源分析(如膝关节疼痛与髋关节稳定性关系)。


  3. 临床评估工具与功能解剖的结合(如FMS功能性动作筛查)。


  4. 实践:分组讨论1—2个真实病例,设计基于功能解剖的康复方案。

3.解剖学教师的转型路径


  1. 跨学科能力培养:解剖学与康复医学的知识融合(如学习《运动损伤康复学》)。


  2. 职业发展建议:参与临床实习、考取康复认证。


  3. 经验分享:邀请转型成功的教师分享“从解剖台到康复科”的心得。

4.功能解剖学实验授课罗盘(理论+实践)

实验设计:


  1. 实验课目标:验证功能解剖学理论(如肩胛骨动力学与肩关节活动度的关系)。


  2. 操作流程:触诊定位→动作测试→数据分析→结论推导。


  3. 安全规范与常见错误规避(如触诊力度控制)。


  4. 实践:学员两两一组,完成“髋关节屈曲受限”的简易实验并记录结果。

5.肩部功能性触诊流程(实践)

操作步骤:


  1. 体表标志定位:锁骨、肩峰、喙突、肱骨大结节。


  2. 动态触诊: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时相关肌肉(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的收缩与松弛状态。


  3. 功能障碍识别:肩袖肌群失衡的触诊特征(如冈下肌萎缩的质地变化)。


  4. 实操:学员互相触诊,绘制肩部肌群张力分布图。

6.脊柱功能性触诊流程(实践)

操作步骤:


  1. 脊柱分段触诊:C7、T12、L4的体表定位与活动度测试。


  2. 深层肌群触诊:多裂肌、竖脊肌的张力评估。


  3. 异常模式识别:腰椎旋转受限与臀肌代偿的关联性分析。


  4. 实操:结合脊柱模型,模拟“腰椎侧弯”病例的触诊与记录。

【5月25日】 时间、课程主题、详细内容

7.触发点与肩颈、头部疼痛地图(实践)

理论+实践


  1. 触发点的定义、分类与形成机制(如斜方肌上束触发点与紧张性头痛的关系)。


  2. 疼痛地图绘制:从解剖学角度解析常见疼痛区域(如枕大神经卡压点)。


  3. 实操:


  1. 使用压力阈值仪定位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的触发点。


  2. 学习释放技术:等长收缩后松弛(PNF)结合筋膜松解。

8.体态学基础(理论+实践)

理论内容


  1. 体态评估的四大维度: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动态平衡。


  2. 常见体态问题解剖学分析(如头前倾与颈深屈肌无力、骨盆前倾与髂腰肌短缩)。

实践:


  1. 学员两两一组,完成静态体态评估(使用铅垂线、体态镜)。


  2. 动态评估:单腿站立测试与步态初步分析。

9.贯穿“功能-教学-康复”全链条

整合应用:


  1. 案例研讨:从功能解剖学诊断到康复方案设计的完整流程。


  2. 教学与临床的融合:如何将触诊技术、体态评估转化为患者易懂的语言。


  3. 课程总结与问答:学员提出实践难点,讲师现场解答。

课程特色


  1. 强实践性:70%课程为实操,结合真实病例与即时反馈。


  2. 跨学科整合:覆盖解剖学、生物力学、康复医学、教育学多领域。


  3. 工具支持:提供触诊图谱、疼痛地图模板、体态评估表等实用工具。